2016-03-22来源:2015-09-20 |
陈俊贤整理 洪世清,画坛公认的一位多面手。他的金石,曾得齐白石老先生的夸奖。他的中国画,潘天寿评之:“画事神情为难,世清老弟于此独有会心。”他的油画被罗马尼亚国家美协称为“第二天才”他的指画被称为“一绝”。而他的熊猫画更是独具一格,有“南洪北吴”之誉,堪与吴作人大师并肩比美。洪世清(1929-2008 ) 福建晋江人。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,留校任教。早年多作版画,著有《石版画技法研究》等。后攻中国画,曾得黄宾虹、潘天寿、刘海粟诸家指点,尤致力于指画创作。1985年起,先后在浙江大鹿岛、福建崇武半岛创作大型岩雕两百余件。其岩雕以海生动物为题材,取法秦汉雄风,顺势布局,因石赋形,略施斤斧,人天同构,极见粗犷浑厚、苍莽奇崛之气象。
众家评说:潘天寿:画事以得神情墨韵为难,世清老弟于此独有会心,可佩可佩! 刘海粟:世清弟画熊猫,墨气可掬,神在个中。世清水粉画。余观诸作,动静相生,繁简得宜,或浓艳、或雅淡、或峭拔、或松秀、或沉郁、或冷隽,变化中有统一,法度中有自由, 造型活脱,情调健康,取材平凡而艺术处理不凡,寄托遥深,民族特色突出。书海则风吟浪啸,帆樯竞舞;绘雨景则半透明,丝簾之后桥屋依稀,层次很多,井然有序;写月夜则明霜万里,树影参差,满舟诗思,一湖乡情,朦胧之中有宽广天地可供驰骋遐想;作青占鱼构图新颖,有版画风味;描摹鸡冠花则生机郁勃。情溢画外,笔带金石气,或枯或润,不失光泽, 用色借鉴隋唐壁画,古体淳秀,结合焦墨堆粉及余所常用浓彩手法,有些境界为前人所未到, 有些技巧或可供他人参考,于他所擅长之金石指墨之外,一枝红杏出墙来,令人欣然。
余晖(原西泠印社书记、副秘书长):洪世清可以说是新浙派第二代代表人物,他在生活上受尽冤屈,在艺术上孜孜追求,非常令人敬佩。他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当中,为了创作大地艺术,他花费了很多的心血,做出了很大的牺牲,创作了两百多幅的岩雕,足迹遍布全国各地,是深入生活的楷模。洪世清的艺术作品是集金石书画与中西于一体的综合体现,在他的用墨用线上可以看出洪世清博大的学术和宽广的艺术思路,他将书法、金石篆刻很好地融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。在线的运用上非常精到,他的“线”极富感情、思想、力度,体现了他的内涵、韵味,非常了不起,洪世清的用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。而他的熊猫画更是综合了版画艺术与篆刻艺术,在用墨上做到了以墨破色,以色破墨,非常有韵味,他的作品既体现了秦汉的风味,又容纳了现代的语言。在艺术理论上,洪世清既讲究实事求是,又做到了创新,他认为中国画有中国画的基因,不能盲目的、随意的将西洋画与中国画交搭,他在坚持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洋画的优势。 而到底什么样的画是好的画,值得收藏,那就要自己去看画,要去思、去想,而不要去听。具体可以从以下六点出发:艺术家所处的环境。长期处于艺术大家的圈子周围,必将受大家之影响;艺术家的身体状况。身体状况优良,便能创作大量的作品,有丰厚的资本积累;作品是否有个性;是否有艺术理论的指导;艺术品德要好;最后就是艺术创作时期的精品而不是应承之作。而洪世清在以上六方面都各具特色,他的艺术作品在当前的艺术市场是非常值得收藏的。
高照(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):俗话说,近墨者黑,近朱者赤。洪老师的艺术所以能出类拔萃,处处开花,不仅只是承传了齐白石、黄宾虹、潘天寿、刘海粟四位匠师的笔墨之功,更在于他难能可贵地吸纳了大师们在处世为人方面的大家磅礴之气,和高超于人的品位与学养。与此同时,他更是汲取了诸家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与精神。
陈梦麟(浙江省收藏协会副会长):洪世清用墨技法的代表作,当数他独步海内的大熊猫了。洪世清的熊猫,墨虽淡而力千钧,表现出毛茸茸而又雄健的质感,四肢则浓淡破泼,纵横挥洒,墨彩腾发,指爪部分更以浓墨钩点,加强力度,浑然一体而又层次分明,眼耳则以浓墨写成,浓淡有致,而且还从焦墨中。透出乌溜溜的眼珠,神光流盼,情趣可掬。在配景上采用传统山水基础上的写实,或以水墨,或以青绿,松树则屈铁虫%枝,老硬堰赛竹子则貌似枯索而实腆润,加上苔锈陆离的乱崖和浑穆苍莽的烟雾,造成一种古寒荒茫的原始森林气象,使整个画面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。 责任编辑:王洁 |